2017年8月29日 星期二

神經阻斷術

參考之前的文章"頸椎疾病"中的

頸椎小關節炎:
不同節數的頸椎小關節發炎,會反映不同位置的症狀,很多病患長期的後枕部,頸部,肩部,肩夾部位的痠麻痛,都將它當作單純的肌肉酸痛。其實不然,單純的肌肉肌腱受傷,經過長期的復健休息,通常能得到相當好的改善,但若你的症狀仍持續困擾著你,則需想到這個頸椎小關節炎的診斷。

頸椎小關節跟身體其他地方的關節一樣,都會因為你不當的使用,或年紀的增長而退化,此處小關節退化的症狀,會反應在頸部及肩部不同的部位。

小關節注射治療:
利用X光機做導引,於關節處做局部注射,這做法跟身體的大關節注射想法是相同的,譬如膝關節的玻尿酸注射或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
手術過程:
病患術式採趴位,局部麻醉,利用x 光導引,手術過程約30分鐘
注射藥物:類固醇,局部麻醉劑
風險:因為局部麻醉,及手術時間短,故並不常見併發症
注射完於恢復室休息30~60分鐘,即可出院。

頸椎小關節增生療法:
關節的增生療法是目前相當火紅的療程,其中又以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最多人討論,利用自己的血液分離出高濃度的血小板,利用血小板活化具釋放生長因子的功能來修復退化的關節。
治療的過程:
1.抽取病患自身血液離心獲取PRP
2.利用X光導引,或超音波導引,於關節腔作注射
3.於剛注射的前一星期,於關節處會有腫脹感(因為此時PRP會有局部的發炎反應),接下來PRP才會開始纖維細胞的產生,約兩個星期後患者才會開始感覺到症狀的改善,如此的重建過程至少需半年
4.一個療程通常約需注射2~3次,每次間隔約1個月
5.採局部麻醉,手術時間前後約30分鐘
6.手術完,無須住院


腰椎小關節炎:
和頸椎小關節炎類似,只是發生在腰椎上的差別,相同的,不同節數的腰椎小關節炎會對應到不同區域的疼痛,小關節炎的直接診斷並不容易,我們必須先排除肌肉韌帶的傷害,必須排除是否有神經症狀..等,才能做明確的診斷
病患常出現的症狀: 腰椎周圍有局部壓痛,並常會覺得腰很緊繃,無法放鬆,當腰做伸展的動作時會比彎腰更痛。

治療方法:

小關節注射治療:
利用X光機做導引,於關節處做局部注射,這做法跟身體的大關節注射想法是相同的,譬如膝關節的玻尿酸注射或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
手術過程:
病患術式採趴位,局部麻醉,利用x 光導引,手術過程約30分鐘
注射藥物:類固醇,局部麻醉劑
風險:因為局部麻醉,及手術時間短,故並不常見併發症
注射完於恢復室休息30~60分鐘,即可出院。

腰椎小關節增生療法:
關節的增生療法是目前相當火紅的療程,其中又以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最多人討論,利用自己的血液分離出高濃度的血小板,利用血小板活化具釋放生長因子的功能來修復退化的關節。
治療的過程:
1.抽取病患自身血液離心獲取PRP
2.利用X光導引,或超音波導引,於關節腔作注射
3.於剛注射的前一星期,於關節處會有腫脹感(因為此時PRP會有局部的發炎反應),接下來PRP才會開始纖維細胞的產生,約兩個星期後患者才會開始感覺到症狀的改善,如此的重建過程至少需半年
4.一個療程通常約需注射2~3次,每次間隔約1個月
5.採局部麻醉,手術時間前後約30分鐘
6.手術完,無須住院

薦髂關節疼痛:


正確的診斷薦髂關節疼痛:
  • 並不容易診斷,因為薦髂關節疼痛容易和其他背痛容易混淆,包含脊椎小關節症候群,或椎間盤突出的症狀,或下背部脊椎疾病等。
  • 有時利用局部注射來做診斷,注射有效,那就是薦髂關節症候群了。

常出現的症狀:
  • 下背痛,臀部痛,有時會延伸至大腿。
  • 坐姿時比較疼痛,常覺得需一直換姿勢來減少疼痛感。

哪些人是薦髂關節疼痛的高危險群:
  • 之前接受過腰椎融合手術的病人,是高危險群。
  • 曾經生產過的婦女。
  • 外傷病史。

治療方式:
  • 藥物治療: (消炎止痛藥) panadol ,NSAID ,(肌肉鬆弛劑)muscle relaxant, and Vit. B
  • 復健: 經由專業醫師教導之復健動作
  • 大多數輕微的患者均可經由藥物加上復健療程可達到不錯的治療效果。若保守療法仍無法改善生活品質,則必須透過介入性治療來處理
介入性治療:
  • 局部注射 : 經由X光定位或超音波定位,局部注射止痛劑,抗發炎藥物併低濃度葡萄糖水,常有不錯的療效。

  • 增生療法:在X光導引下注射PRP
  • 治療的過程:
    1.抽取病患自身血液離心獲取PRP
    2.利用X光導引,或超音波導引,於關節腔作注射
    3.於剛注射的前一星期,於關節處會有腫脹感(因為此時PRP會有局部的發炎反應),接下來PRP才會開始纖維細胞的產生,約兩個星期後患者才會開始感覺到症狀的改善,如此的重建過程至少需半年
    4.一個療程通常約需注射2~3次,每次間隔約1個月
    5.採局部麻醉,手術時間前後約30分鐘
    6.手術完,無須住院

  • Radiofrequency (射頻燒灼術):經由X光定位或超音波定位, 利用探針接近薦髂關節 ,利用溫度的變化或改變神經離子通道而達到疼痛的控制。
手術治療:
  • 目前對於薦髂關節疼痛的融合手術,其長期手術預後的研究還不夠完備,個人認為先採觀望的態度。

頸椎腰椎脊神經內側分支之神經阻斷術:
  • 針對頸椎腰椎小關節的病兆,單一只做關節腔注射是不夠的,必須搭配脊神經內側分支的阻斷才能算完全治療。
  • 治療方法:
  1. 跟小關節的介入治療姿勢是相同的,採趴位及局部麻醉
  2. 在X光導引下,在支配小關節的脊神經內側分支做精準之神經麻醉
  3. 與小關節腔注射作為一個療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